代码 | 名称 | 当前价 | 涨跌幅 | 最高价 | 最低价 | 成交量(万) |
---|
近期 ,人形机器人成为众多展会的焦点。
比如,2025成都车展与2025贵州数博会,就为机器人技术专门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在这些展会上 ,机器人所展现出的灵活与精准操作,离不开各类传感器的协同配合,它们就像机器人的“神经系统”与“五官 ”,为机器人的出色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近期多场机器人行业赛事和展会中,一个显著趋势正在显现:不仅多家机器人本体企业展出的产品普遍搭载了各类传感器以提升性能 ,还有不少传感器企业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展示核心传感技术与解决方案,加强与整机厂商的对接合作。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 ,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不仅规模快速扩大,且会在触觉、力矩和视觉等领域形成主流化趋势 。从应用热点来看,触觉传感和电子皮肤最有可能成为主流配置
资本层面 ,传感器也获得了政策性基金和市场化资本的双重加持。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头部项目往往能在短期内完成亿元级别的融资,背后投资人多为产业基金 、链主企业和顶级创投机构;而中小型企业则更多依靠政府引导基金和区域产业基金的支持。
然而 ,传感器产业虽快速发展,但在满足人形机器人需求时亦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成本与量产、触觉传感工程化、多传感器融合与同步等方面,未来需聚焦降低成本 、提升可靠性、加强系统级融合及建立统一认证与测试标准 ,以满足人形机器人的严苛需求。
人形机器人的 “触觉神经”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 。其中,力传感器重要性高,而力传感器按测量维度分为一至六维 ,其中六维力可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是机器人实现动态平衡及精细操作的核心。在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踝等关键部位,六维力传感器实时收集力学数据 ,让机器人能够调整步态避免摔倒,控制抓握力度避免损坏物品。
一位人形机器人厂商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人形机器人常用的四类感知传感器包括视觉、力/力矩 、触觉、IMU ,一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脚腕)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这些“触觉神经”占整机BOM成本的15%左右 。“没有力传感器,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几乎不可能 ,物理交互能力是核心。 ”
传感器支撑了人形机器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到,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众多参赛机器人凭借传感器实现精准运动控制与复杂任务执行。
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研发的天工Ultra 。
北京人形运动控制负责人郭宜劼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具身天工Ultra实现全自主背后,源于一套全自主导航系统。该系统配有多个传感器:RGB 摄像机 、IMU 和激光雷达,还有一些配套的传感器组成。他进一步表示 ,这些零部件均有专门的传感器制造商供应 。
在此前的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天工Ultra在100米短跑项目中以21.50秒夺冠。此外,它还是本次运动会1500米赛跑中唯一一名全程自主无人工遥控奔跑的选手。
在成都车展上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智”愿者,承担着导览、递送、清洁等工作 。其中,小鹏AI机器人Iron的能力实现 ,也得益于视觉传感器的助力。
据介绍,其鹰眼视觉系统中的视觉传感器,赋予了Iron 720°无死角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 ,使它能够精准识别车辆 、行李以及充电桩等物体。
另外,记者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让车展上的“智”愿者得以实现多维度的能力。其中,激光雷达传感器就像它们的“导航仪” ,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号,快速构建周围环境的三维地图,让机器人即使在人群熙攘、布局复杂的车展现场 ,也能灵活地避开行人与障碍物,准确引领观众前往各个展区 。
而在递送物品环节,触觉传感器则发挥关键作用 ,其高度灵敏的感知能力,能让机器人精准把握物品的重量、形状和抓取力度,确保物品在递送过程中安全无虞 ,完整地送到观众手中。
再将目光转向贵州数博会,贵安新区威迈尔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VersaBot(威宝)2.0备受瞩目。它搭载的自研高精度RGBD视觉系统,可以实现360度的全景视觉感知 ,让机器人在三维环境中做到自主定位 、避障,从而摆脱遥控自主行走 。
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力矩传感器将成为市场主流
2025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众多厂商订单量出现显著增长 ,相应也带动了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传感器的需求同步飙升。
“今年来自人形机器人厂商的订单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以核心产品六维力传感器为例,目前已超去年全年的出货量 。关节力矩传感器增长更为显著,去年全年出货约5万套 ,而今年上半年已达7万套,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反映出该行业正从实验室阶段快速走向规模化量产。 ” 蓝点触控创始人刘吴月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据悉 ,目前,蓝点触控客户包括了小米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 、越疆机器人、ABB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头部厂商 。
谈及未来的产能规划,刘吴月表示 ,当前公司产能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可以有力支撑市场增长的需要。“公司未来还将根据市场发展继续规划产能扩展,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帕西尼感知科技联合创始人聂相如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帕西尼传感器自2021年公司成立后已实现大量出货与商业化交付,当前在机器人触觉传感器细分市场占据占有率头部地位 。此外,通过技术架构优化与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成本的大幅下降:相较于此前市场上动辄10万元的同类方案,其单价甚至降至约数百元。
坤维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六维力传感器。公司副总经理顾慧昕此前也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近两年公司已与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企业均建立了业务合作,部分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传感器产品已量产。
顾慧昕预计,传感器企业在今年或2026年可以实现盈利 ,尤其今年是关键年,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如果能顺利量产,将会快速推动传感器产业实现盈利 。
可以看到 ,在各类传感器中,六维力传感器和关节力矩传感器的需求增长最为突出。
其中,六维力传感器是实现动态平衡与精细操作的关键 ,单机需求通常为4个,2030年预计占据整体传感器市场的40%以上;而关节力矩传感器作为关节力控的核心,其技术突破则会显著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
产业格局方面 ,国产替代不断加速,多位传感器产业链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2024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出货破万台,而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左右 。
另据MIR睿工业7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 国产化率从四年前的19%提升至57.8%。
启赋资本合伙人宋昶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从行业整体角度看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促使传感器产业集成度更高、更小型化。
“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规模会随着机器人的出货量提升增长,国产传感器企业全面进入技术兑现期 。其中,触觉传感器会是最主要的市场热点。”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从产业链多方了解到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应用热点明确,触觉传感与电子皮肤关乎人机交互安全及精细操作,力矩和六维力传感器支撑关节等部位柔顺控制与装配 ,视觉/深度感知模块是环境认知核心,IMU等惯性传感器因姿态控制需求将普及。未来几年,其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触觉、力矩 、视觉等领域成主流,产业竞争聚焦降本增效、可靠性与系统融合能力 。
尽管传感器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在满足人形机器人需求时仍面临多方面挑战。唐劲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首先是成本与量产问题 ,高精度力矩、触觉和视觉传感器仍然价格高企 、工艺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其次是触觉传感的工程化瓶颈,电子皮肤和阵列触觉在耐久性、抗干扰、批量一致性和标定稳定性上存在不足 ,尚未完全达到工业级应用标准。
再次是多传感器融合与时间同步的难题,人形机器人需要数十到上百个传感器协同工作,若缺乏统一的时钟和低延迟通信 ,会导致控制偏差和动作不稳 。
与此同时,产业链高端环节依然存在短板,高一致性的传感材料 、精密机加工艺和专用芯片能力仍需突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聚焦于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加强系统级融合以及建立统一的认证与测试标准 ,这样才能全面满足人形机器人对传感器的严苛需求。
资本涌入,多家公司密集融资
随着产业发展节奏加快,资本热度也在兴起。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 ,截至2025年8月,国内六维力传感器赛道的融资节奏明显加快,最活跃的企业集中在蓝点触控 、坤维、宇立等几家 。
蓝点触控在7月刚刚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广发信德、复星创富 、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四家机构联合出资;坤维科技则在2月完成了B轮 ,规模也在亿元级别,小米产投、舜宇产业基金、深创投 、高瓴创投等悉数入局。
上市公司方面,东华测试5月通过定向增发募了1.5亿元 ,用于六维力传感器的小批量试制和智能化测控产业升级;上市PE九鼎投资宣布以2.13亿元收购六维力传感器厂商南京神源生53.29%股权。
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前传感器产业的融资情况呈现出高度活跃与结构分化并存的特点 。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时 ,往往将传感器列入重点投资领域,例如合肥的百亿未来产业基金、深圳的百亿机器人基金以及江西赣州的首支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均明确支持机器人核心部件及上游传感器环节 ,这意味着政策性资金在传感器融资中扮演了“托底 ”和“引流”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化资金也在加快布局,母基金、产业基金和龙头企业等产业资本积极进入 ,尤其关注在电子皮肤 、6D力矩传感器、高性能IMU和视觉模组等赛道上的初创公司或专精特新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总体而言,传感器企业的融资集中度在提高,在资本偏好上 ,投资人更倾向于投早期具备原创技术、能解决工程化痛点的企业,例如具备低成本大规模触觉阵列生产能力或高可靠性力矩传感技术的团队 。
可以判断,未来几年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 ,传感器企业的融资热度将持续上升,融资案例会向“政策+资本”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集中。这同时也将加速行业整合,部分领先企业在资本助力下率先形成规模优势及获得标准制定权。
正规配资平台开户:配资网站 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美国通胀意外放缓!5月CPI年率2.4% 降息预期升温
配资网站 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股票配资平台网站-鲍威尔“放鸽”后大行集体调整预期:9月降息25基点 年内降两次!
国内股票加杠杆:配资网站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A股涨跌不一!创新药概念股再度爆发 银行股展开反弹
配资网站 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北京股票配资公司-韩国钢笔制造商Monami大涨60%!特朗普意外引爆!
配资网站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配资平台排名前10名-A股震荡调整!雅江电站概念股集体反弹 新疆本地股逆市大涨
平台杠杆炒股:配资网站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火山引擎重磅大会将至 机构资金潜伏5只超跌概念股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